神经外科的病情观察.ppt
瞳孔观察救治的同时不断观察瞳孔,对一侧瞳孔回缩或双侧瞳孔回缩的病人,说明瞳孔散大的时间不长。脑组织受压时间短,预后较好双侧瞳孔散大时间持续90min是接近意识不可逆时限一侧瞳孔散大和瞳孔正常但有CT改变的病人,经手术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第64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合并青光眼及眼外伤时瞳孔的观察及时收集病史观察病人对言语的反应及生理变化,判断其意识状态密切观察瞳孔动态变化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等第65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异常情况脑疝(小脑幕切迹疝)早期:先有短暂时间的瞳孔缩小,继而患侧瞳孔中度增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对侧正常。中期:患侧瞳孔散大固定,对侧瞳孔中度增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晚期:两侧瞳孔散大固定,濒危状态。第66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异常情况中脑损伤:瞳孔时大时小,双侧交替变化,对光反应消失,并伴有眼球歪斜。桥脑损伤: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对光反应消失,伴有中枢性高热。双侧瞳孔增大也常见于脑出血、脑室出血、脑水肿的晚期,也应排除用过影响瞳孔的药物,如阿托品、吗啡等。第67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异常情况在临床上,视神经和动眼神经损伤均可造成瞳孔的散大和对光反应的消失。患者意识清楚,和脑疝不一样。动眼神经损伤,间接和直接对光反应消失视神经损伤,间接对光反应存在,直接对光反应消失。第68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谢大家观看第69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测脉搏注意以下几点测量时间为半分钟,心脏病患者应测一分钟,如有心率不齐,应连续测数分钟,取平均值。在测量时出现短绌脉时,两人同时测,一人测脉搏,一人测心率,并记录。护士不可用拇指测量,以免自己拇指动脉跳动与病人脉搏混淆。第32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体温体温分深部温度和表层温度深部温度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比较稳定表层温度是指人体表面----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的温度,受环境温度的影响,通常不太稳定。腋下温度36.5℃(36.0~37℃)口腔温度37.0℃(36.3~37.2℃)肛门温度37.5℃(36.5~37.7℃)第33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热第34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5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6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常见热型稽留热:中枢性高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颅内感染或伤口感染。第37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体温过低腋下温度低于35℃机体散热过多:低温麻醉机体产热不够:脑垂体功能低下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丘脑下部严重受损第38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枢性高热中枢性高热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致体温持续高热不退的一种临床症状。发生于下丘脑、第四脑室和上颈髓部位的手术者及伤者.第39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枢性发热主要特点突然高热,体温可直线上升,达40―41℃躯干温度高,肢体温度次之,双侧温度可不对称,相差超过0.5℃虽然高热,但中毒症状不明显,不伴发抖,无颜面及躯干潮红等反应,相反可表现为全身皮肤干燥、发汗减少、四肢发凉一般不伴有随体温升高而出现的脉搏和呼吸增快因体温整合功能障碍,故体温易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波动高热时用解热剂一般无效,这是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解热药难以对其产生影响,所以不产生降温的临床效果第40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枢性发热常见的疾病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引起的中枢性发热以出血性多见,特别出血破入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原发性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常见: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损害下丘脑前区也易引起中枢性发热脑外伤和脑手术:术后尤其鞍区术后的病人等可引起发热。常发生中枢性高热及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癫痫发作可引起发作后体温上升,癫痫发作使神经元过度兴奋放电,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短暂性功紊乱,导致发热第41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枢性发热的处理人工冬眠+冰敷亚低温外界环境温度静脉滴注冷生理盐水(4~6℃)第42页,共6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冬眠低温指征:严重颅脑损伤,防治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缺氧,控制中枢性高热包括冬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