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患者烫伤的应急预案 【烫伤的预防】 1、凡昏迷、瘫痪、麻醉后24小时内,有感觉功能障碍的病人,一般情况下不使用热水袋保暖,新生儿禁用热水袋保暖。 2、老年、小儿、危重病人慎用热水袋。 3、使用前必须检查热水袋有无老化、渗水、漏水。 4、水温一般病人控制在≤70℃,重危病人、小儿、老年病人控制在≤50℃。 5、热水袋外必须套有布套,若不套要用2层棉布包裹。 6、使用热水袋的病人,应加强巡视,观察热水袋接触部位的皮肤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 7、使用烤灯患者,烤灯距离患者皮肤30cm,时间≤30分钟。 【烫伤的处理流程】 1、护士在巡视病房中,一旦发现伤员烫伤发生,应立即报告床位医师和护士长,夜班报告值班医师和夜查房护士长。 2、烫伤处理的原则是立即降低烫伤部位的中心温度和止痛、防渗出。 具体措施: (1)遵医嘱在烫伤部位涂上软膏。 (2)纱布覆盖,使用绷带加压包扎,以防渗出起泡。 (3)在绷带加压包扎后的烫伤部位,使用冰袋冰敷24小时,降低温度。 (4)冰袋使用注意事项:冰袋外使用布套;冰敷期间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以防冻伤;做好巡视记录。 四、患者烫伤的应急预案 3、24小时后根据医嘱给予治疗: (1)烫伤局部如有水泡产生,可使用安尔碘消毒局部皮肤,再用无菌针筒抽尽泡内渗液,然后涂上软膏,无菌纱布覆盖,每天换药至痊愈。 (2)烫伤局部如有皮损发生,可使用1%碘胺嘧啶银霜或其它有效局部抗菌药物换药,直至痊愈。 4、记录烫伤部位、面积、深度及其他症状体征,记录处理措施。 5、烫伤发生后,应做好病人的安抚工作,征得病人谅解。如病人及家属不能谅解,纠纷一旦发生,立即上报,按程序办理。 6、科室填写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护理部,讨论分析患者烫伤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四、患者烫伤的应急预案 五、猝死的应急预案 五、猝死的应急预案 1、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时巡视患者,尤其对新患者、重患者应按要求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2、急救物品做到“五定”,完好率达到100%,以备急用。 3、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仪器及时充电,防止电池耗竭。 4、发现患者在病房内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患者,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它医务人员。 5、增援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情况,依据本科室的心肺复苏抢救程序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 6、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通路,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7、发现患者在走廊、厕所等病房以外的环境发生猝死,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后,立即就地抢救,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它医护人员。 8、其它医护人员到达后,按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迅速采取心肺复苏,及时将患者搬至病床上,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9、在抢救中,合理安排呼吸机、除颤仪、急救车等各种仪器的摆放位置,腾出空间,利于抢救。 五、猝死的应急预案 10、参加抢救的各位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心理护理工作。 11、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12、抢救无效死亡,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必要时向医教科或总值班汇报抢救过程、结果;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安慰。 五、猝死的应急预案 六、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的应急预案 六、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的应急预案 1、患者入院时详细交代住院须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间不允许私自外出,以免贻误治疗、突发病情变化等严重后果。 2、加强巡视,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尽量减少外出机会。如必须外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经主管医生批准,患者及家属在请假条上签字方可离开,并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病房。 3、一旦发现患者私自外出,要立即报告护士长, 通知主管医生。 4、立即通过患者所留下的通讯方式,与家属取得联系,共同寻找。 5、分析患者外出原因,必要时报告保卫科。 6、如果在3小时内仍未找到患者,护理报告程序如下: 白天:责任护士报告--→护士长--→护理部--→分管院长 夜间:责任护士报告--→护士长--→护理总值班--→医院总值班--→听班院领导。 7、患者外出不归1天未找到时,需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贵重物品交保卫科,并封存签字。 8、保卫处调出患者外出监控录像,根据提供线索协助查找病人,根据情况报告公安部门。 六、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的应急预案 七、危重患者护理应急预案 七、危重患者护理应急预案 为积极抢救危重患者,保障病人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危重患者护理应急预案。 (一)、建立危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