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 格 证考试《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HYPERLINK /index.php?s=/index/index/getnews/id/45449.html HYPERLINK /index.php?s=/index/index/getnews/id/45449.html \o 分享到微信 HYPERLINK /index.php?s=/index/index/getnews/id/45449.html \o 分享到QQ空间 HYPERLINK /index.php?s=/index/index/getnews/id/45449.html \o 分享到新浪微博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时,教师要求学生归纳一下“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以下不合适的是( )。
A.巴金“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B.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C.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D.巴尔扎克“幻灭”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
2.教学盛唐时期两大诗歌流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其代表人物,下列不合适的是( )。
A.王维
B.孟浩然
C.韦应物
D.高适
3.教学曹禺笔下的陈白露时,教师说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新女性’形象”,要求学生列举出其他“新女性”形象,探究她们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求生情结,下列不合适的是( )。
A.鲁迅笔下的子君
B.丁玲笔下的莎菲
C.茅盾笔下的静女士
D.巴金笔下的瑞钰
4.学习完《木兰辞》后,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认识,以下各位同学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B.《出师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借“庙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贬往的地方
C.《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孟子二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顶针
D.《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愁”比喻成“头发”,“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比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5.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邑人奇之
B.父异焉
C.稍稍宾客其父
D.并自为其名
6.学习完初二下册最后一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通假”现象。下列语句中没有包含“通假字”的是( )。
A.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7.学生们学完《威尼斯商人》后,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请教师补充相关知识。教师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戏剧以表演性为基础,与绘画艺术紧密结合
B.戏剧三个主要特点:浓缩地反映生活、集中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发展
C.剧本阅读一般有两种方式:演员视角、观众视角
D.剧本阅读主要读戏剧冲突与人物对话
8.某教师对阅读教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C.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D.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第一学段的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9.某教师根据选修课程“文化论著研读系列”开设了《(论语)选读》的选修课程,该教师设定的下列教学目标中,不恰当的是( )。
A.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孔子的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
B.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孔子》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
C.要求背诵在选修课程中所涉及的《孔子》的所有篇章
D.在研读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与他人交流切磋
10.学习《威尼斯商人》一课时,教师打算放映其同名电影的视频资料。在使用时教师的做法正确的是( )。
A.自习课播放整部电影,无关者可以离开教室,或者自行自习
B.课上播放整部电影,边播放,教师边讲解
C.课前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剪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