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院布草洗涤消毒洗熨烫服务医院布草清洗消毒管理制度.docx

发布:2025-03-17约1.6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院布草洗涤消毒洗熨烫服务医院布草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一、收集与暂存

1.污染的医护人员工作服及值班被服、新后儿及婴儿的衣被、普通病人前衣被及窗帘等(以下统称为织物)必须分开收集、清点,打包后方可在院内运送。

2.收集人员应在临床科室的污物间内清点、收集、包装污染织物,严禁在病房及走廊进行逐件清点与清理。应尽量减少对污染织物的拉抖动行为,以防止织物上病微生物身周围环境扩散。

3.包装污染织物的袋子,应采用不宜渗漏液体、便于清洗的可反复使用的材质制作。严禁采用污染的床单等污染物来包裹。

4.包装袋外层应有醒目的污染织物专用的字样,如污医护人员织物、污新生儿婴儿织物。

5.对具有传染病(HIV阳性、乙肝、丙肝、梅毒、结核等)的患者污染织物,及有明显血、脓、便等污染的织物,临床科室应用黄色医疗布草袋双重包装、密封,外层应有醒目的标识,如传染病人织物、血污染织物,提醒收集人员作特殊处理。

6.收集的污织物如需暂存时,应以打包形式存放,严禁与任何清洁物品存放在同一区域内。

二、清洗与消毒

1.一般织物(指无明显污染及无传染性的织物)的洗涤消毒:将织物收集袋打开,棉质织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洗涤剂在洗衣机内洗30分钟,再用清水漂洗。

2.传染病人织物的洗涤消毒:必须先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加盖浸泡消毒1小时。再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洗衣粉溶液洗涤30~6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净。

3.传染性织物(有明显血、脓、便等污染的织物,被视为传染性的织物)的洗涤消毒:

先用冷洗涤液或1%~2%冷碱水将血、脓、便等有机物洗净,再按传染病人织物的洗涤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4.洗衣池、洗衣机洗衣后,特别是洗可能有传染性的织物后,应用90°C以上的热水或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消毒。

三、清洁织物管理制度

1.经清洗与消毒的织物应进行晾(烘)干、熨烫、折叠、储存。

2.对医护人员和病人的织物:一般污染和有传染性的织物清洗消毒后应分区或分批晾(烘)干、熨烫、折叠和储存,不宜混杂。新生儿、婴儿织物应有专用烘干、熨烫、折叠、储存织物处,不可与其他织物混淆。

3.清洁织物存放间应采用货架存放。存放间内严禁堆放污物以及无关的杂物;严禁人员在室内休息与饮食;织物发放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

四、洗衣房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洁污分开

区域分为污染区:污染衣物清点区域、消毒浸泡初洗区域;

半污染区:洗衣间;清洁区:洁净衣物清点、存放、领取区域。物流路线由污到洁,不得逆行。设有专用洗手水池,并配备手卫生用品。

2.病人织物和医护人员织物必须分机洗涤。新生儿与婴儿织物应单独洗涤,不可与其他织物混洗。传染病人织物及传染性织物应专机专用。

3.清洁织物的运输应采用清洁的包装袋(布、容器)进行屏障保护;用于运送清洁织物的推车、车辆应保证其清洁、干燥方可用于转动。洁、污织物专车转运,用后清洁,分区放置。收集过传染病人织物或有明显血、脓、便等污染的织物后的推车,应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探试消毒。

4.保持洗衣房各区域整洁与干燥。每日对清洁区用清水清洁桌、椅、工作台面及地面;半污染区、污染区每天处理污染衣物完毕后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拖地一次。

清洁卫生用具分区标识,分区使用(红色为污染区;蓝色为半污染区;绿色为清洁区),不准跨区使用,用后清洁消毒晾干备用。

五、人员管理制度

1.洗衣房工作人员工作前后,特别是处理了污染人织物或有明显血、脓、便等污染的织物后,必须用洗手液流水洗手,即使戴手套,工作结束后也必须用流水洗手。

2.污染区工作人员全程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即穿戴好工作服、口罩、帽子,处理传染病人织物或有明显血、脓、便等污染的织物时要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防水鞋、隔离衣或防水围裙。工作完成后脱下以上防护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弃置在黄色医疗布草袋;可循环使用物品经清洗消毒后晾干备用。工作服、隔离衣每天换洗一次。

3.各区域工作人员分工合作,不得在各区域随意走动,严禁由污染区未经更衣换鞋进入其他区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