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硅油安全技术说明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甲 基 硅 油 安 全 技 术 说 明 书(MSDS)
一、物品与厂商资料:
物品名称:甲基硅油 俗称:平滑剂
物品编号代理商名称:
地址及电话:
紧急联络电话∕传真电话:
二、成分辨识资料:
化学性质:?富黏性、微兰液体,吸食有害。
危害物质成分之中英文名称:氨基硅酮 (Amino Silicon)
三、危害辨识资料:
主要症状:刺激、头痛、疲劳,眼花、麻木、恶心、昏睡、皮肤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物品危害分类: 9 (其他危害物)
四、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1.直接接触时,立即用肥皂及水冲洗。2.经由衣服接触,需立即脱掉衣服,再用肥皂及水冲洗污染的皮肤。3.即刻就医。
眼睛接触:1.立即用大量水冲洗20分钟以上并不时撑开上下眼皮。2.即刻就医。
食入:1.若患者失去意识或痉挛勿喂食。2.用水彻底清洗口腔,勿催吐。3给喝240~300ml水以稀释胃中物质。4.即刻就医。
最重要症状及危害效应:刺激感、与酒醉类似、头痛、神经不协调、晕眩、困倦。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穿戴个人保护设备。避免吸入薄雾和蒸气。
对医师之提示:依患者个人反应,医师应自行判断以控制症状及临床条件。
五、灭火措施:
适用灭火剂:二氧化碳、ABC化学干粉、泡沫等灭火剂。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其气体与空气会生成易燃性的混合物。
特殊灭火程序:,水可以喷雾或雾滴形式吸热、冷却容器及保护暴露物质。其蒸气可与空气混合而再引燃;若无法止漏且周区空旷则任其烧尽。位于上风处避免吸入危险的蒸气或有毒气体。隔离未着火物质及保护人员。若未先止漏而先行灭火蒸气会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装备:消防人员须着耐化学品之防护衣,并配带自携式呼吸防护具。
六、泄漏之处理方法:
个人应注意事项:1.外溢区如未完全清理干净,限制人员进入。2.确定清理工作者受训过。
3.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护目镜、供气式呼吸面罩、防护手套)。
环境注意事项:1.泄漏区通风换气。2.扑灭或去除所有火源。3.通知政府工安卫机构及环保机构。
清理方法:1.不要触及外泄物。2.避免泄漏物进入下水道、水沟或密闭空间。
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
处置:1.工作场所使用易燃性液体贮存容器。2.使用时远离火花、火源并明显标示禁烟。
3.在通风良好的指定场所最小量使用, 4.须备随时可用来灭火及处理泄漏之紧急应变装置。5.容器须标示,不用时紧闭;空桶可能仍有危害的残余物。
储存:1.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及阳光无法直射的地方。2.贮存须远离火源。3.用不产生火花且接地的通风系统与电器设备,避免成为发火源。4.贮存在贴有卷标的适当容器里,并避免容器受损。5.不用的容器、空桶都应紧密盖好。6.若需要则考虑加装泄漏侦测及警报系统。7.限量储存并限制人员进入该区,贴警示标示。8.贮存区须与员工密集之工作区分开。9.定期作泄漏及损毁等瑕疵检查。10.贮存区及其附近须备置立即可用的灭火器材。11.遵循贮存与处理易燃物或可然物的相关法规。
八、暴露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1.在良好通风且远离热源或火花的特定区内采最小量操作。2.于混合运转或运输时容器须接地,不用时紧闭桶盖并远离作业场所。3.储存区应设独立通风系统且无热源或火花。4.风扇、电动马达应为防爆型。
控 制 参 数
八小时日时量平均
容许浓度 TWA
短时间时量平均
容许浓度 STEL
最高容许浓度
CEILING
生物指针
BEI
100ppm (氨基硅酮)
125ppm (氨基硅酮)
900ppm 氨基硅酮
1mg∕L (静脉中氨基硅酮)
个人防护设备:呼吸防护:(任何可侦测到的浓度)滤罐式呼吸防护具。
手部防护:防渗手套,材质以丁基橡胶、睛类橡胶为佳。
眼睛防护:1.化学安全护目镜、护面罩。2.操作时不要戴隐形眼镜。
皮肤防护:橡胶围裙、紧急冲身洗眼设备、工作鞋。
卫生措施: 1.工作后尽速脱掉污染之衣物,洗净后才可再穿戴或丢弃。
2.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饮食。
3.处理此物后须彻底洗手。
4.维持作业场所清洁。
九、物理及化学特性:
物质状态:黏状液体
形状:糊状液体
颜色:无色至微兰
气味:芳香族味道
PH值:1%本品水溶液呈中性
沸点/沸点范围:100℃
分解温度:不可适用
闪火点:不可适用 测试方法:闭杯
自燃温度:不可适用?
爆炸界限:不可适用(空气中)
蒸气压:22mm∕Hg
蒸气压力:23
密度(水﹦1):1.01
溶解度:好
十、安定性及反应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