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一、目的:
以预防为主,加强职工教育,提高技术素质,严格执行三大规程,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对重点设备开展状态检测和诊断技术,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避免因违章作业,失职等原因造成设备责任事故,提高设备完好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保证生产正常顺利的进行。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XXX公司设备事故、故障的管理工作。
三、实施内容:
(一)指导方针及管理内容:
1、指导方针: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防患于未然。
2、管理内容:
①、要对全部设备事故实行管理,事故不论大小及何种原因,都必须纳入管理范围。
②、事故管理的全过程:组织事故现场调查、事故抢修,进行事故分析,制定和监督执行防止事故的措施,提出事故处理意见,事故的统计分析和上报。
(二)、设备事故及分级
1、设备事故:凡正式投产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设备的零件、构件损坏,使生产突然中断,或由于设备原因直接造成能源供应中断而使生产中断者损失金额和恢复时间达到规定值者,称为设备事故。
2、下列情况不列为设备事故:
① 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设备损坏。
② 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正常动作,安全件损坏 使生产中断者,如安全销、断路器、整定适合的热继电器等。
③ 在生产过程中,因生产工具损坏,使生产中断者。
④ 生产工艺事故。
⑤ 生产线上的建(构)筑物因使用长久而自然损坏危及生产或使生产被迫停止者。
⑥ 因设备技术状况不良经XXX公司批准安排的临时检修。
⑦ 人身事故涉及设备损坏者。
3、设备事故类别,按其性质分为两大类:
① 自然事故:属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事故,如地震、狂风暴雨、雷电、洪水、滑坡等原因导致的事故。
② 责任事故:属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备件质量差或点检不力、设备失修、管理不善等原因所导致的事故。
4、设备事故的分级及标准(如下表),凡达到表列条件之一者,则为相应的事故等级。
设备事故分级及标准:
分级
标准
特大设备事故
重大设备事故
一般设备事故
小事故(含故障)
时间
(小时)
修复费
(万元)
时间
(小时)
修复费
(万元)
时间
(小时)
修复费
(万元)
时间
(小时)
修复费
(万元)
使用生产系统
100及以上
24以上
10~100
4~24
3~10
4以下
②、在划分事故等级中,一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标准划分,不得大划小,小划大,更不许编报、谎报、不报、隐瞒事故。
5、事故处理
①事故抢修
设备事故或故障发生后,要迅速组织抢修尽快恢复生产。参加事故抢修的单位和个人都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相互推诿。对抢修不力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对抢修事故有贡献者,给予表彰或奖励。
②事故分析:事故责任单位在事故抢修结束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报设备科。一般事故、故障由设备科点检员组织岗位人员、维修人员及有关人员进行分析,生安科调度室参加。重大以上事故由XXX公司设备副厂长组织有关单位、人员主持分析。
分析内容:设备事故发生过程、原因、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做到:“四不放过”(即原因不明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责任不明、员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原则。弄清事故发生的经过,找准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清事故主次责任,制订出事故防范措施。
按事故发生的类别、部位、时间、等级、原因逐渐统计分析,以便掌握事故发展趋势。
③、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原因和责任,由设备科提出处理意见,报XXX公司设备副厂长批准。设备故障由工段提出处理意见,设备科批准后实施。
6、事故统计与上报:
① 事故次数:生产中断一次记一次设备事故或故障(同一部位连续发生的记一次)。但事故时间和事故损失则应累计计算。
② 事故时间:
一般按设备停机到检修恢复具有生产条件之间的时间计算。冶金炉窑事故,还应加上烘炉时间。
在设计上有备用的机组,事故时间为:按事故设备停机到备用设备开机之间的时间。
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中断,被迫提前检修,其事故时间计算为:事故设备停机到设备检修具备恢复生产条件之间的时间。
动力设备发生事故,引起系统停机,其事故时间计算为:按波及的主要生产设备停机时间进行累计计算。
③ 事故损失费的计算:设备事故损失费包括设备事故修复费、减产损失费和产品损失费。设备事故修复费包括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备所发生的材料、备件、人工及管理费等。对设备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应按该设备的固定资产现值计算。计算公式:
设备事故损失费=单位产品(半成品)利润×小时计划产量×影响生产时间+设备事故修复费+产品损失费。
设备事故直接损失费=设备事故修复费+产品损失费
设备事故修复费=更换备件(或设备)费+修复用材料费+修复工时费+修复管理费。
产品损失费=产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