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中国医科大学考试《药剂学(本科)》在线作业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7月考试《药剂学(本科)》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可作为不溶性骨架片的骨架材料是 C
A. 聚乙烯醇
B. 壳多糖
C. 聚氯乙烯
D. 果胶
满分:2 分
2. 下述中哪项不是影响粉体流动性的因素 D
A. 粒子大小及分布
B. 含湿量
C. 加入其他成分
D. 润湿剂
满分:2 分
3. 乳剂由于分散相和连续相的比重不同,造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称为 D
A. 表相
B. 破裂
C. 酸败
D. 乳析
满分:2 分
4. 以下不是脂质体与细胞作用机制的是 B
A. 融合
B. 降解
C. 内吞
D. 吸附
满分:2 分
5. 渗透泵片控释的基本原理是 A
A. 片剂膜内渗透压大于膜外,将药物从小孔压出
B. 药物由控释膜的微孔恒速释放
C. 减少药物溶出速率
D. 减慢药物扩散速率
满分:2 分
6. 片剂硬度不合格的原因之一是
A. 压片力小
B. 崩解剂不足
C. 黏合剂过量
D. 颗粒流动性差
满分:2 分
7. 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将pH调到3.7,其目的为 B
A. 使阿拉伯胶荷正电
B. 使明胶荷正电
C. 使阿拉伯胶荷负电
D. 使明胶荷负电
满分:2 分
8. 下列关于胶囊剂的叙述哪一条不正确 C
A. 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B. 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C. 可避免肝的首过效应
D. 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
满分:2 分
9. 属于被动靶向给药系统的是 D
A. pH敏感脂质体
B. 氨苄青霉素毫微粒
C. 抗体—药物载体复合物
D. 磁性微球
满分:2 分
10. 以下不用于制备纳米粒的有 A
A. 干膜超声法
B. 天然高分子凝聚法
C. 液中干燥法
D. 自动乳化法
满分:2 分
11. 下列关于粉体密度的比较关系式正确的是 B
A. ρt ρg ρb
B. ρg ρt ρb
C. ρb ρt ρg
D. ρg ρb ρt
满分:2 分
12. 单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加入硫酸钠水溶液的作用是 A
A. 凝聚剂
B. 稳定剂
C. 阻滞剂
D. 增塑剂
满分:2 分
13. 下列哪种材料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具有缓释作用 C
A. PEG
B. PVP
C. EC
D. 胆酸
满分:2 分
14. 下列哪项不属于输液的质量要求 D
A. 无菌
B. 无热原
C. 无过敏性物质
D. 无等渗调节剂
E. 无降压性物质
满分:2 分
15. 以下不能表示物料流动性的是 C
A. 流出速度
B. 休止角
C. 接触角
D. 内摩擦系数
满分:2 分
16. 下列因素中,不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是 C
A. 皮肤因素
B. 经皮促进剂的浓度
C. 背衬层的厚度
D. 药物相对分子质量
满分:2 分
17. 微囊和微球的质量评价项目不包括 B
A. 载药量和包封率
B. 崩解时限
C. 药物释放速度
D. 药物含量
满分:2 分
18. 栓剂直肠给药有可能较口服给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原因是 B
A. 栓剂进入体内,体温下熔化、软化,因此药物较其他固体制剂,释放药物快而完全
B. 药物通过直肠中、下静脉和肛管静脉,进入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避免肝脏的首过代谢作用
C. 药物通过直肠上静脉进入大循环,避免肝脏的首过代谢作用
D. 药物在直肠粘膜的吸收好
E. 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
满分:2 分
19. 制备散剂时,组分比例差异过大的处方,为混合均匀应采取的方法为 C
A. 加入表面活性剂,增加润湿性
B. 应用溶剂分散法
C. 等量递加混合法
D. 密度小的先加,密度大的后加
满分:2 分
20. 影响固体药物降解的因素不包括 A
A. 药物粉末的流动性
B. 药物相互作用
C. 药物分解平衡
D. 药物多晶型
满分:2 分
21. 灭菌法中降低一个1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是 A
A. Z值
B. D值
C. F值
D. F0值
满分:2 分
22. 浸出过程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 B
A. 粘度
B. 粉碎度
C. 浓度梯度
D. 温度
满分:2 分
23. 下列关于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 药物制剂在储存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属于稳定性问题
B. 药物制剂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从制备到使用期间保持稳定的程度
C. 药物制剂的最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稳定
D. 药物制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