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校教师专题学习党课讲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pdf
2025学校教师专题学习党课讲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
育,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同志们: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
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
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教育提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并对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业作出战略谋划。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
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我以“论教育”为题讲授一堂党课,
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教育为基,筑牢民族复兴之魂
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是民族振兴、社
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
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
才者在教化。”教育通过系统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品德塑造,为
社会各个领域输送专业人才,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从基础教育阶段
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到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再到职业教育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技
术技能人才支撑,教育贯穿了人才成长的全过程,为人才的脱颖而出
提供了土壤和养分。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皆受教育之惠,得以
明志成才,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在当今时代,全球竞争日益激烈,
人才资源更是成为第一资源,而教育则是开发人才资源的关键所在。
(二)教育是传承文化的纽带。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它将
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知识、价值观、道德规范、艺术成果等文化
元素,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传递下去,使文化得以延续
和发展。学校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以及各种文化活动,都承
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古老的诗词歌赋、历史典故到现代的科学
技术,文学艺术,教育让一代文一代的人领略到文化的魅力,激发
起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教育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
还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让
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素质
和能力,还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
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
人才,这些人才在各个领域的创新成果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
变革。教育还能够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通过培养公民的道德素养、
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个教育普及程度高、
国民素质良好的社会,往往能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
更好的发展成就,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教育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
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教育能够培养具有远大理想抱负、深
厚家国情怀和扎实专业本领的时代新人,这些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将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无论
是科技强国、文化繁荣,还是经济发展、社会治理,都离不开教育
所提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只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出大
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民族复兴
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吃立不倒,实现伟
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二、理念为先,引领教育发展之路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教育理念能够引导教育朝着
科学、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新时代,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育事业的改
革发展提供思想引领。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在教育
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
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以学生的成
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
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
业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营造一
个宽松、和谐、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
中得到关爱和尊重,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二)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