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吡啶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合成及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性能研究.pdf
基于吡啶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合成及有机场效应
晶体管性能研究
摘要
晶体管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自194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第一个晶体管以
来,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半导体电子器件,被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医疗、汽
车等领域。在晶体管不断革新和发展的历程中,基于聚合物半导体的有机场效应
晶体管(Organicfield-effecttransistors,OFETs)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有机
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构建的集成电路的基本元件,它具有质轻、柔性、低成本
加工、大面积制备等特点,通常可用于柔性显示、传感器、射频标签等诸多场景。
在过去十几年中,人们为开发高迁移率的有机聚合物半导体付出了巨大努力,迄
今为止,OFETs中p-型(空穴传输)聚合物半导体的发展十分迅速,一些代表性
2-1-1
的材料空穴迁移率已经超过10cmVs,其性能已优于商用的非晶硅晶体管。
然而,受到合成难度和器件稳定性的制约,n-型(电子传输)聚合物材料的发展
远远落后于p-型材料。目前,具备高电子迁移率的聚合物通常是给体-受体
(Donor-Acceptor,D-A)型聚合物,但难以实现单极性电子传输。因此,开发优
良的缺电子构建单元是有机电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挑战。在本论文中,我们基于
异构菲罗啉单元和联吡啶单元合成了若干缺电子构建单元,并将其与其它合适的
缺电子单元进行聚合并得到了相应的受体-受体(Acceptor-Acceptor,A-A)型聚
合物材料,探究了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OFETs中的电荷传输性能。
在第二章中,我们基于氮原子位点异构的菲罗啉单元,合成了两种新型缺电
子构建单元4,7-DPQI和1,10-DPQI。我们尝试了各种溴化条件,最终,我们只获
得了二溴化的1,10-DPQI单体。我们将1,10-DPQI-2Br和之前合成的二溴化苯并
喹喔啉酰亚胺(DBQI-2Br)分别与双噻吩酰亚胺的锡试剂(BTI-Tin)进行聚合
并对比,探究菲罗啉中sp2氮原子对聚合物性质的影响。基于1,10-DPQI单元的
聚合物P(BTI-1,10-DPQI)表现出更强的聚集行为和更深的前线分子轨道(Frontier
molecularorbital,FMO)能级,该聚合物在OFETs器件中实现了迁移率为1.4×10-
42-1-12
cmVs的单极性电子传输行为,这也证明了sp氮原子的引入是设计新型n-
型聚合物半导体的有效策略。
2
在第三章中,由于sp-N氧化基团在开发新型电子传输材料的过程中很少被
2
关注并加以利用,于是我们选取2,2ʹ-联吡啶(BP)为基础单元,对吡啶的sp氮
原子进行氧化,得到了两种新颖的缺电子构建单元,单氮氧化的SOP和双氮氧
化的DOP。我们将二溴化的BP-2Br、SOP-2Br和DOP-2Br分别与DPP锡试剂
I
2
进行聚合,并对得到的三种聚合物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表征,随着sp-N氧化基
团的引入,聚合物的前线分子轨道能级不断下降并表现出显著的聚集行为。此外,
联吡啶作为一种常用的配体,在聚合过程中对催化剂存在一定负面影响,而该基
2
团的引入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最终,sp-N氧化基团的增加使聚合物从单极性
空穴传输(BP-DPP)转变为以电子传输为主导的双极性电荷传输(DOP-DPP),
2
这也表明sp-N氧化基团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强拉电子基团,为后续设计n-型有机
半导体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受体-受体型聚合物;电子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