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公布7件人民法院审结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心得体会感悟.docx
—PAGE1—
—PAGE2—
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公布7件人民法院审结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心得体会
一边是“天下无诈”的期许,一边是防不胜防的圈套,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讨论度极高的社会公害。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7件人民法院审结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引发广泛关注。
透过这些典型案例,可以看到什么?一是反诈决心。
作为一种非接触式、隐匿性强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高发难破,当前更是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比如,组织化趋势日益明显,呈现出跨境化、链条化、暴力化、产业化态势,衍生偷越国(边)境、非法拘禁等一系列犯罪活动,必须露头就打、绝不手软。一盘踞在柬埔寨王国的跨境电诈集团,利用“杀猪盘”骗取100余名被害人共计人民币1亿余元,3名首要分子最终被依法顶格判处无期徒刑,其所传递的信号不言而喻。有诈必打、虽远必追,对首要分子从重处罚,是相关部门的一贯态度。也唯有出重拳、下重手,才能形成强震慑。去年6月,最高法发布《关于办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对于应当重点打击的犯罪分子,坚持总体从严”。
前述意见中特别提出的“全面加强追赃挽损”,这次亦有体现——同为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另一案例中的申某涛能积极退赃,退赔被骗群众经济损失,体现了认罪、悔罪态度,二审法院作出依法从宽处理,彰显宽以济严、罚当其罪的法治原则,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普法意义。
二是诈骗套路。
典型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尽管电信诈骗手法加速迭代翻新,犯罪高度智能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细致梳理其典型特征,了解一些基本的诱骗手法,做到举一反三,才能提高“免疫力”。比如,从高薪诱惑“拉人头”,到以“网络兼职”为名的“刷单”,受害人还沦为了电诈“工具人”,背后是对贪婪心理的极致利用。然而,天上不会掉馅饼,所谓的“高回报”大概率是陷阱。再如,无论是虚假平台操控结果诱导投注,还是伪装成“完美情人”诱导女性参与博彩,一些网络博彩类案件表明,诈骗分子比想象中狡猾:他们善于“放长线钓大鱼”,深谙“温水煮青蛙”之道。相对传统的诈骗方式,其危害性往往更大,常常导致受害人血本无归,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电诈猛于虎,快破案不如不发案。如何用好典型案例,进一步强化宣传效果,筑牢全民反诈的铜墙铁壁,紧迫且必要。
三是工作重点。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反诈既要全链条打击,也要抓住关键环节。一方面,要保护易感人群。从案件细节来看,电诈的“黑手”伸向了未成年人和留学生。前者涉世未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后者独自出国求学,与国内家人存在时差、信息差,且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容易被别有用心者盯上。另一方面,骗子的精准“围猎”屡屡得逞,个人信息的泄露是一大根源,背后的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除了揪出行业“内鬼”,组织人员偷越国(边)境的“蛇头”,为诈骗集团提供转账协助的“卡头”,也要依法重击。
天下苦电诈久矣。近年来,从“长城”到“断卡”,从“断流”到“拔钉”,公安机关持续推出专项行动,有力遏制了电诈的增长势头,打击了其嚣张气焰。但也要看到,当前电诈仍处于高发期,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破解电诈的产业化分布、集团化运作、跨境式布局,仍需国内外各方紧密合作、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将反诈进行到底。
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
目录
1、被告人黄某等3人诈骗案
——从严惩处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首要分子
2、被告人杨某等3人诈骗案
——从严惩处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前科又再次实施电诈犯罪人员
3、被告人肖某诚等2人诈骗案
——从严惩处招募、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人员
4、被告人朱某民诈骗案
——依法惩处针对海外留学生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5、被告人余某诈骗、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等案
——从严惩处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斩断其人力输送链条
6、被告人刘某等3人诈骗、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等案
——从严惩处组织、利诱人员赴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
7、被告人申某涛等15人诈骗、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等案
——全力追赃挽损,对积极退赔的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罚
案例一
?
被告人黄某等3人诈骗案
——从严惩处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首要分子
一、基本案情
2020年初,被告人黄某、李某辉在柬埔寨王国西哈努克港市“财神国际”园区等处组建诈骗集团,组织、指挥多人对我国境内居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8月,被告人周某刚加入该诈骗集团并担任总监。黄某、李某辉通过境外聊天软件幕后掌控诈骗集团,决定公司运营模式,并控制资金及相关账户等;周某刚现场管理具体诈骗事务,另有多名骨干成员(已被另案判刑)。该诈骗集团通过特定方式筛选出企业法定代表人等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女性,通过被害人手机号码批量添加网络社交平台好友,冒充“高富帅”依照预定话术与被害人网络聊天,骗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