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次内力计算.ppt

发布:2025-03-18约1.92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预矩图在中间支座附近上成折线或曲线形时,其等效荷载分别是如果初预矩图在支座上成曲线形,竖向力为均布荷载如F?3。如果初预矩图在支座上成折线形,则必定有集中荷载作用在这里。这个集中荷载直接被支座反力抵消,在梁内不产生力矩,不予考虑。12ShandongJianzhuUniversity*FANWEIShandongJianzhuUniversity*FANWEIShandongJianzhuUniversity*FANWEI第九讲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次内力计算次内力结构次内力(或称二次力)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在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结构因受到强迫的挠曲变形或轴向伸缩变形,在多余约束处将产生约束力,从而引起结构附加内力。连续梁产生次内力的内、外部因素外部因素:预加力、墩台基础沉降、温度变形等;内部因素:混凝土材料的徐变与收缩、结构布置与配筋形式等二、预加力引起的次内力计算预应力初预矩:预应力次力矩:总预矩:压力线:简支梁压力线与预应力筋位置重合连续梁压力线与预应力筋位置相差(一)用力法解预加力次力矩用力法计算预应力次力矩,一般取支点弯矩作为赘余力,通过变形协调方程,求出赘余力,最后求出预应力次力矩和总预矩。01连续配筋01直线配筋01压力线位置力法方程变位系数赘余力预加力次力矩总预矩支点B处得:支点A和C处得:中间为线性变化,最后得总预矩图将MN除以预加力Ny得混凝土压力线和梁轴线之间的偏离值y对于支点B,,得yB=e/2;对于支点A和C,得yA=yC=-e注意:混凝土压力线和梁轴线之间的偏离值为初始偏离值和次力矩引起的偏离值的代数和;压力线的位置仅和束筋的初始偏心矩e有关,即如果e不变,则压力线形状不变。122)曲线配筋01采用曲线配筋抛(物线形)的两跨连续梁。预应力束筋两端都通过截面重心,在中支点处预应力束筋的偏心距为e,在两跨中间,束筋的矢高分别为f1和f2。02取两跨简支梁作为基本结构,取支点B的弯矩x1为赘余力,可写出支点B处在预加力作用下的变形协调方程:预加力在梁内各截面产生的总预矩01在支点B处02在支点A和C处03当时,在支点B处:yB=e+(f-e)=f在支点A与C处yA=yB=0与直线配筋的情况相同,其压力线与梁轴线之间的偏离值包括初始偏心矩e和次力矩引起的偏离e两部分;此时,压力线形状仅和钢束在跨中垂度f有关。010203压力线位置y=MN/Ny束筋在梁端的偏心距不为零时的

两跨连续梁的曲线配筋取两跨简支梁为基本结构梁内任意截面上的总预矩支点B上的总预矩如果在支点B处:在支点A和支点C处:在有端部偏心的曲线配筋中,压力线的位置不仅与束筋在梁跨中的垂度有关,而且和束筋的端部偏心矩有关。压力线位置2、局部配筋

1)局部直线配筋21赘余力支点B上的总预矩2)局部曲线配筋1赘余力2支点B上的总预矩多跨连续梁各内支点截面弯矩,取为赘余力xi;根据预加力作用产生各支点截面的变形与由赘余力引起的相应变形之代数和为零,可建立力法的矩阵方程{X}+{D}=0为连续梁的常变位矩阵{D}为载变位列矩阵3、多跨变截面连续梁预加力

次力矩的计算解得内支座上的赘余力向量{X},则梁内各截面的总预矩:预加力二次矩,即预加力引起的结构次内力在梁内的分布是线性的,这也是所有其他因素引起的结构次内力的共同特征。(二)等效荷载法求解总预矩把预应力束筋和混凝土视为相互独立的脱离体,预加力对混凝土的作用可以用等效荷载代替注意:用等效荷载法求得梁的内力中已经包括了预加力引起的次内力,因此求得的内力矩就是总预矩。0102在梁端部轴向力竖向力力矩在梁内部初预矩图成折线时产生集中力初预矩图为曲线时产生均布荷载ShandongJianzhuUniversity*FANWEIShandongJianzhuUniversity*FANWEIShandongJianzhuUniversity*FANWEI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