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患者护理查房课件.pptx
202X支原体肺炎患者护理查房演讲人:xxx2025-02-16
01病例汇报
基本资料患者林某,女,12岁,小学生。因“发热、咳嗽5天”入院。
现病史5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无咳痰,无胸痛、气促等不适。自行服用退烧药(具体不详)后,体温可暂时下降,但仍反复发热。咳嗽症状逐渐加重,影响睡眠和学习,遂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哮喘、心脏病等慢性病史。按时完成预防接种。
体格检查体温38.2℃,脉搏9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00/60mmHg。神志清楚,精神稍差。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9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5×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5%,淋巴细胞百分比40%,单核细胞百分比15%,C反应蛋白15mg/L,略高于正常。
支原体抗体检测: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有支原体感染。
胸部X线检查:显示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右肺中下野可见小片状淡薄阴影。
02疾病相关知识
定义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可同时伴有咽炎、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病因主要是感染肺炎支原体。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受凉、劳累、过度疲劳等,吸入带有肺炎支原体的飞沫后就容易被感染。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一旦有传染源,就容易造成小范围的传播。
发病机制肺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首先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其特殊结构与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而引发免疫反应。免疫系统攻击支原体的同时,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而且支原体感染还可能引发一些肺外表现,比如皮疹、心脏损害等,这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其他器官有关。
03临床表现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在38℃左右,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热,部分患者体温可高达39℃。像林某体温最高到38.5℃,且反复发热,退烧药只能暂时缓解。
咳嗽咳嗽是支原体肺炎的突出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少部分患者后期可出现少量白色黏痰。咳嗽较为剧烈,持续时间长,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休息。林某就因咳嗽严重,晚上睡不好觉,白天上课也没精神。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关节疼痛等肺外表现。比如有的患者会在发热、咳嗽后,身上出现红色斑丘疹,这也是支原体肺炎的一种特殊表现。
04治疗原则
抗感染治疗这是关键的治疗措施。由于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无效,主要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阿奇霉素一般采用序贯疗法,先静脉滴注3-5天,然后改为口服,总疗程一般为2-3周,以彻底清除支原体,防止复发。
对症治疗退热:对于发热患者,体温低于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体温超过38.5℃时,遵医嘱给予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以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
止咳:对于咳嗽剧烈影响生活和休息的患者,可使用止咳药物。干咳为主时,可选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若有痰不易咳出,可选用氨溴索等祛痰止咳药,帮助患者缓解咳嗽症状。
05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评估生命体征评估: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体温,每4小时测量一次,观察热型及体温波动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呼吸系统症状评估:观察咳嗽的频率、性质、程度,痰液的颜色、性状和量。评估患者呼吸的节律、频率和深度,有无气促、呼吸困难等表现。林某咳嗽频繁,以干咳为主,我们就要重点关注咳嗽对她呼吸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肺外症状评估:观察患者有无皮疹、关节疼痛、头痛等肺外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心理状态评估患者尤其是儿童,患病后可能因身体不适、对疾病的恐惧以及住院生活的不适应而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通过与林某交流,观察她的表情、行为,发现她因为担心自己的病情和落下功课而有些焦虑,这就需要我们给予心理支持。
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如进食、洗漱、穿衣等。对于年龄较小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协助完成这些活动。林某作为小学生,在生病后虽然基本生活能自理,但身体不适也让她有些力不从心。
家庭支持评估了解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对患者的关心照顾情况。林某的父母非常关心她,但对支原体肺炎的了解并不多,这就需要我们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06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与支原体感染致肺部炎症有关发热会消耗患者的体力,导致患者不适,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体温。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咳嗽、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有关如果痰液不能及时排出,会加重肺部感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