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虫媒病毒与出血热病毒.ppt

发布:2025-03-21约2.02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人类不参与也可通过媒介(绝大多数是吸血节肢动物)感染宿主(主要是野生脊椎动物)造成流行,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人的感染和流行对其长期在自然界的保存来说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存在自然疫源性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某些动物传染病(如鼠疫、森林脑炎、蜱传回归热等)经常存在于自然界野生动物间,不依靠人而传播,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传染给人,这些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畜共患病中的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和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计划免疫:卡介苗、乙肝、麻疹、脊髓灰质炎、百白破断骨热/骨痛热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虫媒病毒以吸血节肢动物叮咬作为传播媒介共同特点:节肢动物既是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宿主范围较广,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主要引起发热、脑炎、出血热等。我国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蚊)登革病毒(蚊)森林脑炎病毒(蜱)新疆出血热病毒(蜱)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epidemictypeBencephalitisvirus)简称乙脑病毒,又称日本脑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乙脑)死亡率高,幸存者常留有后遗症。球形,35-50nm,+ssRNA,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刺突E蛋白血凝素活性与受体结合易感动物为乳鼠细胞培养:明显CPE只有1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生物学性状epidemictypeBencephalitisvirus传染源:带毒家畜和鸟类(幼猪)传播媒介:三节吻库蚊(传播、储存)流行环节:动物蚊人致病机制:经叮咬病毒侵入皮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内增殖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肝、脾、淋巴组织增殖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0.1%突破血脑屏障脑实质、脑膜炎症绝大部分,隐性感染乙型脑炎:高热、剧烈头痛、呕吐、惊厥、痉挛,死亡率高(10%),有后遗症(10-15%)免疫力:牢固持久(包括隐性感染)神经组织中的乙脑病毒非特异性预防:防蚊灭蚊特异性预防: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儿童幼猪01.02.03.04.防治原则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17-25nm,有4个血清型,型间有交叉抗原。传染媒介——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灵长动物蚊人人和灵长类动物为登革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01登革热(断骨热):发热、肌肉痛、骨关节痛。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皮肤粘膜大片出血、休克,死亡率5-10%,见于再次感染,以免疫病理损伤为主。所致疾病02为森林脑炎的病原体,又名俄罗斯春夏脑炎病毒(我国东北、西北林区亦有)。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传播途径—蜱(也为储存宿主),野生动物蜱人所致疾病—森林脑炎多为隐性感染轻型:发热、头痛、不适等重型:脑炎、脑膜炎症状,死亡率20-30%,后遗症30-60%免疫力牢固由节肢动物或啮齿类动物传播的有出血和发热等症状的病毒。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我国主要有: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鼠)新疆出血热病毒——新疆出血热(蜱)登革病毒——登革出血热(蚊)出血热病毒一、汉坦病毒(hantavirus)01汉滩病毒多布拉伐-贝尔格莱德病毒HFRS汉城病毒020304普马拉病毒辛诺柏病毒HPS希望山病毒不详0506HFRS: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亦称流行性出血热01HPS:hantaviruspulmonarysyndrome02具多形性,多呈球形,-ssRNA(分3个节段),螺旋对称,有包膜及刺突(G1和G2)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人类不参与也可通过媒介(绝大多数是吸血节肢动物)感染宿主(主要是野生脊椎动物)造成流行,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人的感染和流行对其长期在自然界的保存来说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存在自然疫源性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某些动物传染病(如鼠疫、森林脑炎、蜱传回归热等)经常存在于自然界野生动物间,不依靠人而传播,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传染给人,这些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畜共患病中的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和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计划免疫:卡介苗、乙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