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产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最新).doc

发布:2021-04-08约4.3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山有木兮】 为贯彻落实《x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x发〔x〕95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x办〔x〕4号),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推行,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1.统筹产教融合规划布局。将产教融合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结合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xx市、人才强市战略,同步规划产教融合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现途径和重大项目。统筹中高职发展,打造一批“江淮工匠”培养基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 2.促进高等教育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支持x学院建设应用型大学。推动x学院、x职业技术学院整合各类资源、平台、要素,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新创业企业建立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增强人才集聚和产业牵引升级能力。(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 3.完善产教融合学科专业体系。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和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好办学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和专业群。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为重点,以新兴产业培育为方向,重点提升旅游、文化、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人才培养能力,做强旅游、文化、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和学前教育专业。(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4.强化人才培养需求导向。加强人才需求调研,重视专业布局与人才需求的研究。完善专业准入与退出制度,把市场供求比例、就业质量作为学校设置调整学科专业、确定培养规模的重要依据。鼓励职业院校服务我市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适应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加大创新型人才尤其是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比重。建立人才激励政策,鼓励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市内就业创业。(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二)发挥企业产教融合重要主体作用。 5.拓宽企业参与途径。支持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坚持准入条件透明化、审批范围最小化,改进办学准入条件和审批环节。有序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设备、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支持企业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方式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办学。鼓励骨干企业联合职业院校组建产教融合集团(联盟),注重发挥国有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校企互派工作人员机制。(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 6.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共建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探索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鼓励市内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紧缺工种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合作,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定向培养费用给予补助。职业学校新设专业原则上应有相关行业企业参与。(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7.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校企共同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合理安排实习实训内容和岗位。推动职业学校把实习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合作形式。依托学校建设行业或区域性实训基地,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探索通过购买服务、落实税收政策等方式,鼓励本地企业更多接收学生实习。推进实习实训规范化,保障实习学生享有获得合理报酬等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8.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x学院、x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落实《x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XX秘〔x〕37号),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引导职业院校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9.规范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落实企业职工培训制度,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确保教育培训经费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鼓励企业向职业院校购买培训服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