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_T 3696-2024 内蒙古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监测技术规范.docx
ICS13.020.01CCSZ06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3696—2024
内蒙古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监测技术规范
MonitoringtechicalspecificationoflnnerMongoliabiodiversity
monitoringnetwork
2024-10-25发布2024-11-25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3696—2024
I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监测样地选取与样方设置 2
4.1植被样地 2
4.2土壤样地 3
4.3动物样地 3
5监测内容 3
5.1监测指标 3
5.2监测时间和频次 5
6监测指标测定方法 5
6.1样地基本情况调查 6
6.2植被监测方法 6
6.3土壤监测方法 8
6.4动物监测方法 9
6.5水文监测 10
6.6气象监测 10
附录A(规范性)生物多样性监测野外记录表 11
DB15/T3696—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内蒙古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永莉、李永宏、布仁图雅、崔晋江、于晓雯、白力军、梁晨霞、达来、都乐、陶赛喜雅拉图、王东波、陈宇琪、孙海鹏、张宏、高学磊、王玉华、张晔、武红、李培龙。
DB15/T3696—2024
III
引言
按照《关于建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地面监测重点站的通知》《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等文件要求,为推进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评价,以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为平台,构建内蒙古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价工作,尽快为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科学支撑,特制定本文件。
DB15/T3696—2024
1
内蒙古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选取与样方设置、监测内容和监测指标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森林、草原、荒漠、沙地、湿地自然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定位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613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HJ634土壤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测定氯化钾溶液提取-分光光度法
HJ710.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
HJ710.2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地衣和苔藓
HJ710.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
HJ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
HJ710.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
HJ710.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
HJ710.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HJ710.1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型真菌
HJ1167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
LY/T1228森林土壤氮的测定
LY/T1232森林土壤磷的测定
LY/T1234森林土壤钾的测定
LY/T1251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
LY/T1952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LY/T2241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
NY/T889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NY/T1121.2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
NY/T1121.3土壤检测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NY/T1121.4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1121.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DB15/T369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