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中草药及方剂常识Ⅱ.ppt
第三节中草药的性能一、四气五味(一)四气1.四气的概念“气”是指中草药的性质;“四气”是指中草药所具有的寒、热、温、凉的四种性质。药物的“气”是根据其治疗效果概括出来的:凡可治疗寒性病的为温热性药物,属阳;凡可治疗热性病的为寒凉性药物,属阴。寒和凉、温和热,其性相同,程度各异。另一些药物,其寒热温凉性质不明显,称为平性,附属于温。01.寒凉的药物有清凉的作用,可养阴、泻火、凉血、解毒而用于治疗热性病;02.温热性的药物有温里、散寒、益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性病。03.根据病情的需要,也可将寒热温凉的药物配伍使用。2.四气的作用指中草药所具有的酸、甘、苦、辛、咸五种滋味或口味。此外,还有一种口味不明显的,称为“淡味”,附属于甘;涩味,附属于酸。1五味中,辛、甘(淡)味属阳,酸(涩)、苦、咸味属阴。2五味的概念(二)五味STEP1STEP2STEP3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表邪、行气活血之功效,适合于表证及气滞血瘀之证;甘味能补能缓又能和,具有缓急、补益、和中之功效,适合于虚寒证及拘急、疼痛之证;酸味能收能涩,具有止汗、止咳、止泻、固精缩尿之功,可用于体虚多汗、泄泻不止、肾虚遗精、尿多带多之证;2.五味的作用咸味能软能下,具有软坚散结攻积之功效,适合于便秘、痰结、泄泻、痰敛之证;01苦味能泻能燥,具有泻热燥湿之功效,可用于各种湿热之证及内有实热之证;02淡味能利能燥,具有渗湿利尿之功;03涩味能固能涩,具有固表止汗、涩精之功。04同一药物其味越多,其用途越广。味同气异其功效也有差异;气同味异其功效也有差异;气味不同其功效也不同;气味相同其功效也相似;DCBAE(三)药物的气味与功效的关系二、升降沉浮升降沉浮的概念升降沉浮是指药物进入机体后的四种作用趋向。“升”指升提、上升;“降”指下降、下行、下泻;“浮”指发散、漂浮;“沉”指沉重、泄利。升与浮、沉与降,药势相同,只是程度各异,所谓“升极则浮,降极则沉”。升降沉浮的作用升浮之药,有升阳解表、祛风散寒、温里催吐之功;沉降之药,有清热泻下、渗湿、收敛、平喘、降逆、潜阳、消导等作用。药物的升降沉浮与其四气、五味、质地及炮制方法有关。“诸花主升浮,旋复花独降;诸子主沉降,蔓荆子、牛蒡子独升。”12升降沉浮的临床应用01主要是根据病势指导临床用药:病变在表、在上及病势下陷者,宜用升浮之药;而病变在下、在里及病势向上者,宜用沉降之药。02三、归经归经的概念一定的药物对一定的脏腑、经络疾病有特殊的医疗作用,而对其他脏腑,经络的疾病则作用很小或没有作用。药物的这种作用特性称为药物的归经。本概念可以理解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01药物的归经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以临床实践为根据而提出来的。在判断药物的归经时,药物的颜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般说来02红色----心经青色----肝经,03黄色----脾经白色----肺经04黑色----肾经。依经选药,避免盲目性;指导药物配伍;便于记忆药物的功能;作为发现药物新用途的线索。01.02.03.04.2.归经的临床应用01中草药的配伍配伍的概念: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能,按照一定的规则,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起来使用,称为配伍。0203第四节中草药的配伍与禁忌发挥配伍药物中每一种药物的有效治疗作用,增强主药的治疗作用,消除和减轻毒副作用,以治疗复杂的疾病。01药物配伍后的变化02药物配伍后,可发生药理作用的协同、抑制、对抗及产生毒性等变化,在中兽医学中,这些变化可用“七情”来概括:03(二)配伍的目的:即单独使用一种药物来治疗疾病。如独参汤。相须指配伍药物性味相同,同时使用使疗效增加。如麻黄与桂枝、天冬与麦冬。相使指配伍药物功效相似,其中一味药为主药,其他药物为辅药,帮助主药发挥作用。1.单行配伍药物中,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降低或抵消,称为相畏。如生半夏畏生姜。相杀配伍的药物中,一种药物能降低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称为相杀。如生姜杀生半夏。0203014.相畏两味或两味以上药物配合使用,使治疗作用降低或消失,称为相恶。如人参恶莱菔子。01相反02两味或几味药物配合使用后可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称为相反。如甘遂反甘草。036.相恶中草药的禁忌禁忌的概念在通常的情况下,某些药物不能配合使用或在某些情况下不能使用某些药物,称为禁忌。常见的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胎娠禁忌和“七情”中的相恶和相反。“本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