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救助机制.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幼儿园校园欺凌救助机制
一、幼儿预防欺凌事件工作
1.班主任要利用家长会、线上班级群等方式,及时多次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意识到校园欺凌事件的危害,不仅是对被欺凌孩子是一种伤害,对于欺凌事件中的欺凌方,也是会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对孩子因缺乏理智造成的不良后果,家长要坚定信念不能姑息迁就,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不能任由孩子讨价还价,无理取闹,而应配合幼儿园做好教育、惩罚工作,以使孩子不再发生欺凌他人行为。针对被欺凌幼儿,班主任要及时做好幼儿、家长的心理调节工作,防止惧怕校园等不利情绪的产生,帮助家长做好幼儿正向心理引导。
2.教师要与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发挥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号召家委会成员在家长之间进行预防欺凌事件安全教育,保证每一位家长都能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
3.创设家长心理课堂,帮助家长学习对被欺凌和欺凌的幼儿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4.对学生利用班会等时间集中培训,教育他们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掌握基本的防范本领,学会依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以暴制暴、以牙还牙。
5.班主任要利用空闲时间教育幼儿,当遭受欺凌时,要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善于自卫自救,而不是去痛苦地忍受欺凌,如可采取迂回战术麻痹对方,也可通过假装答应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寻找机会逃脱。当与幼儿发生矛盾或被欺凌后,不要忍气吞声,要及时报案或教师和家长,要相信法律,相信正义,依靠老师、家长的力量和法律的权威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否则,会导致欺凌现象恶性循环。
6.欺凌事件发生后,幼儿园和老师应及时跟进,彻底调查,并通知双方家长到校,共同处理欺凌事件。
7.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允许司法介入,通过司法人员的协助,做好欺凌一方对被欺凌一方的治疗、补偿等工作,让施暴者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促其警醒,并以此为契机,教育、警示其他幼儿不要欺凌幼儿。
8.幼儿园要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建立预警、发现、报告、处理和惩戒校园欺凌体系,使惩戒起到教育、震慑作用。
9.班主任进行跟踪观察和调查,施以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既使欺凌行为复发,也使受处罚者放下思想包袱,健康成长。
二、分类处理
1.语言欺凌
即用粗鲁的语言欺凌对方的行为,包括辱骂、威胁、无礼地评论别人的某些特征(包括外观、种族、残疾、性取向等)。
处理方法:
(1)首先教给孩子学会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他人的善待和尊重。
(2)强调自尊,帮助孩子欣赏自己的长处。
(3)教给孩子用一种坚定而又非敌对的语气简短地回击对方说“你这样可不好”、“跟你没关系”或者“别来这套了”。
2.身体欺凌
即以一种不当的攻击性方式反复地对他人进行殴打、踢踹、绊倒、阻拦、推搡、触碰等。
处理方法:
家长、教师从一次看似随意的谈话开始,问问学校里、课间、回家路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看孩子是什么反应。
家长、教师控制情绪,强调孩子与家长、老师进行开放沟通的价值。家长不要自己出马联系欺凌者的父母来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继续遭受身体上的伤害,家长需要联系当地的执法部门。
3.关系欺凌
即故意排斥别人,不让某个人加入一个群体或组织,可能是游戏、运动和社会活动等。
处理方法:
建议家长和孩子谈一谈每天都过得怎么样,并且让它成为每晚的例行公事。
家长、班主任帮助他们找到会让他们开心的事情,指出正能量,一定让他们知道有人爱他们和关心他们。
重点发展他们在课外活动上的才能和兴趣,孩子就可以建立较为广泛的人际关系。
4.网络欺凌
即利用电子邮件、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贴子等,通过下流话、谎言和谣言等攻击某人。
处理方法:
首先应当建立家庭网络安全规则。根据孩子年龄设定上网时间限制,并与孩子达成一致。
了解那些常见的问题网站、数字设备,让孩子知道家长会监控他们的网上活动。
告诉幼儿,如果遭受了网络欺凌,不应该参与、回应或者推送。应该告诉家长或老师这些不良信息,包括收到它们的日期和时间。
幼儿家长向幼儿园和网络服务提供商报告网络欺凌行为。如果网络欺凌行为升级,涉及威胁和色情信息,可以联系当地执法部门。
三、对实施欺凌的幼儿惩戒措施
(1)对参与欺凌者做出相应处罚,并记录在幼儿成长档案中。
(2)如果参与者是较小幼儿对其进行口头教育。
(3)如果参与者是较大幼儿,且情节较为严重,在家长共同教育下,责令写出书面检查。
(4)向被欺凌同学深刻道歉,求得同学的原谅。
(5)如果对被欺凌幼儿造成伤害,情节较轻者,在学校的协调下,相关家长要与被欺凌幼家长协商解决,妥善处理。
(6))如果对被欺凌同学造成伤害,情节较为严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上报国家公安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对教师的要求
1、幼儿园将对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后果的欺凌事件的责任人在评比、晋升、绩效等方面,取消相关资格。
2、造成严重后果的报上级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