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生活,别样夕阳红.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美丽新生活,别样夕阳红
1、项目服务对象及项目实施的背景
项目服务对象:项目服务对象为江夏区金港一号社区“村改居”之后入住的
老年人及社区居民等。项目直接受益对象为金港社区的老年人,项目间接受益对
象为其他社区居民。
项目实施背景:金港一号社区是由某市政府在江夏区金口街道规划出来的新
开发区。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持续增速,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
断变大,有限的城市用地很难支撑城市发展的脚步,因而城市周边的农村集体土
地便成为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牺牲品。金港一号社区就是其中之一,政府将该社
区周边的公路道路系统规划为 “五纵五横”,铁路系统、水运系统、航空系统都
相对发达,这也是江夏区唯一兼有深水码头、高速出口和铁路专用线三大优势的
新区。金港一号小区管辖原金口镇8 个行政村共31.28 平方公里的土地。小区将
1400 多套、共计25 万平方米面积的还建房分配给了拆迁农民,数十栋还建房均
为 17 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居民都是通过摇号拿到新的还建房,不同村庄的村民
混住在一起。8 个村共有 7000 多居民,社区中常住居民以老年人、妇女为主,
这些村民被征用了土地不在从事农业劳动,大部分年轻人在务工,妇女有些就近
找了工作。老年人突然不再务农从“农村村民”转变为“社区居民”,社会角色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远离土地原来熟悉的村庄生存空间发生了转换导致他们
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一些适应问题。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年人
存在适应性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活方式的适应、心理适应及社会角色适应这三个
方面。单元楼使他们原来生活习惯受到限制,邻里关系疏离和陌生,日常公共空
间减少。另一方面,老年人对于新鲜事务的接受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差,有些老人
不会使用电梯,燃气等,不熟悉生活相关服务的办理,在生活自理方面也呈现出
一些不适应性。有些老人还是使用的那套在村里生活的规则意识,对于他们来说
要建立新的规则意识也是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高龄老人、独居老人、残疾的老
人的不适应性尤为明显。其中有在新的社区居住达半年之久的老人表示仍然没有
适应新的生活。有的老人不会使用电梯,燃气等,有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搬上高
楼之后不方便下楼,社会交往就少了很多。有很多老年人将村里的习惯带到了新
的社区,随手扔垃圾等。在金港社区有十几只广场舞队伍,以中年妇女为主,她
们有自己固定的成员,很多老年人加入不了。由于拆迁补偿很多老年人获得了补
偿款,手头比较富裕,而且这些老年人防骗意识较差,经常成为被骗了对象。金
港一号社区的老年人在新的生活面前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帮助
他们更早更好地去适应新的生活,让他们的晚年新生活更加美丽。
2、项目服务方案的理论依据
(1)社会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一生中都需要扮演多种角色,角色是个人与社会相互接
纳的一种形式,个体通过角色形成自我概念,获取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回报;
社会通过角色赋予个人相应的权利、义务、责任和社会期望。老年人角色变化与
中年人不同,它不是角色的转换或连续,而是一种不可逆转角色丧失或中断。在
“村改居”背景下,老人失去土地丧失农业劳动者身份,无法在返回到当初熟悉
的农村居住环境,社会角色发生巨大变化。他们既要适应老年人这一生活状态还
要面临成为社区居民这一转变,大多数老年人因为知识陈旧、体力弱无法在新的
生活中找到自我满足感,这一系列的变化会引起老年人心理的失衡。因此我们的
社会工作介入要帮助老年人通过新的角色定义个人的社会身份,帮助他们理解农
民及社区市民这两个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期待和行为规范,建立在社区生活新的
规则意识。另一方面帮助他们调试在这一角色转换过程中心理的失衡及焦虑感
等,从而帮助他们适应这一角色转换。
(2)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在老年学领域中是一种优势理论,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
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活动理论主张老年人应该
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
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活动理论认为老年人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只有参与,才能
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命活力。活动理论的基础有:老年人角色丧失越
多,参与活动越少;老年人的自我认识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证明;自我认识
的稳定性源于角色的稳定性,自我认识越清楚,生活满意度越高。其中的逻辑关
系就是生活满意度源于清晰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源于新的角色,新的角色源于
社会参与。“村改居”之后的老年人,远离土地唯一的谋生技能也无法使用,突
然改变的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