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中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docx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B.请广.于君广:扩充
C.谓.唐雎曰谓:对……说;告诉。
D.长跪而谢.之谢:感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徒以有先生也
C.天使之怒,伏尸百万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揭穿秦王易地骗局,为后文设置悬念。
B.第二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易地的骗局,表现出其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C.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写唐雎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D.第四段是故事的结局,秦王“色挠”,唐雎取得了这场外交斗争的胜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②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唐雎不辱使命》以对话为主,成功的塑造了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唐雎的性格特点。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正确;B.正确;C.正确;D.句意: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谢:道歉。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一词多义现象。A.派/出;B.光着/只;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用/凭借。个性:C。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A.第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骗局,但在第二段揭穿秦王易地骗局;B.正确;C.正确;D.正确。个性:A。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重点字词:加惠,给予恩惠;以,用,甚善,实在是善事。句意: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②重点字词:虽,即使;岂,何况;直,只,仅仅。句意: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5)本题考查人物个性的把握,通读全文,通过唐雎和秦王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明确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机智善辩、视死如归。
答案:
(1)D(2)C(3)A
(4)①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
②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5)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机智善辩、视死如归。
2017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