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10752-2010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下).docx
IV钢筋
主控项目
9.3.13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和安装的检验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第5.2.1条~第5.2.3条、第5.3.1条、第5.4.1条~第5.4.2条、第5.4.4条和第5.5.1条~第5.5.4条的规定。
一般项目
9.3.14钢筋原材料、加工和连接的检验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第
5.2.5条和第5.3.3条的规定。
9.3.15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8.2.7条的规定。
V混凝土
主控项目
9.3.16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的检验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第6.2.1条~第6.2.8条、第6.3.1条~第6.3.5条和第6.4.1条~第6.4.16条的规定。
一般项目
9.3.17混凝土的允许偏差:截面尺寸+10mm,表面平整度5m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部位检查不少于3处。检验方法:尺量。
88·
9.3.18混凝土表面质量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8.2.11条的规定。
V预应力
主控项目
9.3.19预应力施工原材料、制作和安装、张拉、压浆和封锚(端)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8.2.12条的规定。
一般项目
9.3.20预应力筋施工原材料、制作和安装、张拉、压浆和封锚(端)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8.2.13条的规定。
9.3.21同一孔梁的横向预应力预留孔道应在同一轴线上,水平及竖直方向的偏差应不大于4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尺量。
I防水层
主控项目
9.3.22防水层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16.5节的规定。一般项目
9.3.23防水层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16.5节的规定。
·89·
10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
10.1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
I一般规定
10.1.1模板及支架、钢筋、预应力和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有关规定。
10.1.2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施工应编制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设计和安全操作细则。
10.1.3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前,应将墩顶梁段与桥墩临时固结牢固。连续刚构墩顶梁段与桥墩整体浇筑。
10.1.4悬臂浇筑所用挂篮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结构形式、几何尺寸应适应梁段高度变化并满足与已浇筑梁段搭接需要和挂篮走行要求。挂篮走行和浇筑混凝土时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2。挂篮使用前应进行安装、走行性能工艺试验和载重试验。
10.1.5悬臂浇筑梁段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线形监测,发现超出允许偏差应及时调整纠正。悬臂合龙时,两侧梁体的高差应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10.1.6悬臂浇筑梁段应对称、平衡施工,实际不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数值。
10.1.7连续梁、连续刚构预应力筋张拉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段预应力筋张拉应按先纵向、再竖向、后横向的顺序
·90·
进行。
2纵向预应力筋张拉应在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95%、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100%后进行,且必须保证张拉时混凝土的龄期不小于5d。
3纵向预应力筋应两端同步且左右对称张拉,最大不平衡束不得超过1束。张拉顺序应为先腹板再顶板后底板,从外向内左右对称进行。预施应力过程中应保持两端的伸长量基本一致。
4竖向预应力筋应左右对称单端张拉,宜从已施工端顺序进行。为减少竖向预应力损失,竖向预应力筋应采用两次张拉方式,即在第一次张拉完成1天后进行第二次张拉。
5横向预应力筋应在梁体两侧交替单端张拉,宜从已施工端顺序进行。每一梁段伸臂端的最后1根横向预应力筋,应在下一梁段横向预应力筋张拉时进行张拉。
6横向和竖向预应力筋张拉滞后纵向预应力筋张拉不宜大于3个悬浇梁段。
10.1.8挂篮前移时,纵向预应力筋必须张拉完成。
10.1.9孔道压浆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孔道压浆应在预应力筋终张拉完毕后24h内完成,特殊情况时必须在48h内完成,并应按先纵向、再竖向、后横向顺序进行施工,竖向预应力管道应从最低点开始压浆。同一孔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压浆时,浆体温度应在5~30℃之间,梁体温度在压浆时及压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