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园林工程项目进度控制.ppt

发布:2025-03-29约1.5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园林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网络图的绘制第三节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第四节网络计划的优化第五节园林工程进度控制一、网络计划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概述1.19世纪中叶,美国人甘特发明“横道图”。优点:简单、直观、容易掌握。缺点:不能很好的反映工作间的逻辑关系;不能很好的反映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不宜采用电子计算机手段;不宜适用于大型工程项目。1991年、1992年颁发了《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1001—91)》和《网络计划技术》国家标准(GB/T13400.1~3-92)。2.1956年,美国杜邦化学公司开发了关键线路法(CriticalPathMethod,简称CPM)。3.1958年,美国海军军械局开发了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EvaluationandReviewTechnique,简称PERT)。20世纪60年代初期,网络计划技术在美国得到了推广。4.1965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应用统筹法。二、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网络图21根据图中箭线和节点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可将其分为双代号网络图和单代号网络图。网络计划技术网络图箭线+节点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1.单代号网络图2.双代号网络图前后工作的交点,标志着前面工作结束和允许后面工作的开始,同一事件(除开始和结束外)既是前面终点时间,又是后面开始时间。(2)节点(1)箭线(工作)在网络图中,相对于某一项工作(称其为本工作)来讲,紧挨在其前边的工作称为紧前工作,紧挨在其后边的工作称为紧后工作;与本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称为平行工作。线路逻辑关系从网络图的起点节点开始,到达终点节点的一系列箭线、节点的通路,称为线路。在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成为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又分为工艺逻辑关系和组织逻辑关系。0102(一)按网络计划的编制对象划分控制性网络计划实施性网络计划总体网络计划单位工程网络计划局部网络计划(二)按网络计划的性质和作用分三、工程网络计划的分类按网络计划的时间表达方式划分无时标网络计划时标网络计划按工作的逻辑关系和持续时间能否肯定划分肯定型网络计划非肯定型网络计划第二节网络图的绘制一、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规则1.正确表达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绘制网络图之前,要正确制定整个工程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并列出工作项目。确定出各工作项目的: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先行工作、后续工作;平行工作。虚工作:是既无工作内容,也不需要时间和资源,仅仅是为使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到正确表达而虚设的工作。H的紧前工作为A和B,M的紧前工作为B和C。A和B都完成后同时进行C和D。A完成后同时进行B和C。M的紧后工作为A、B和C,N的紧后工作为B、C和D。A完成后进行C,A和B完成后进行D。A完成后进行B;B完成后进行C。A和B都完成后进行C。几种常见的逻辑关系表达方法:2.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循环回路有循环回路的网络图i不允许出现带有双向箭头或无箭头的连线带有双箭头的连线i箭线的错误画法j无箭头的连线jijkijk4.不允许出现没有箭尾节点和没有箭头节点的箭线(b)无箭头节点的箭线(a)无箭尾节点的箭线124356785.在一张网络图中,一般只允许出现一个起点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1212121212787878787878*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