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有效的学习弹钢琴.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怎么才能有效的学习弹钢琴
均匀跑动技巧,这个指音阶式跑动和琶音式跑动,把二十四个自然大小调的音阶和琶音都弹得滚瓜烂熟,速度力度完全均匀。
初级手指独立技巧,指五指范围内平稳均匀的颤音。 一个八度范围内,非连续性的三、六度双音技巧。
八度技巧,包括抒情性的八度和技巧性的八度。八度技巧包含二十四个大小调的八度音阶和八度琶音,以及分解八度和八度颤音。
有力的,深沉的,饱满的和弦技巧,人的一只手五指最多能奏出一个九和弦,当然双手齐用的话奏出十五和弦都没问题。
双音技巧,包括二十四个大小调的联奏三、六度音阶,双音半音阶。
复调技巧,要求一只手能清晰地演奏出两个以上声部的技巧。李斯特的《风景》中共有七个声部,平均每只手要负责三个声部。
特殊技巧,包括大跳,重复音,长颤音,双手颤音,双手刮奏,高难度手指独立等。
主要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
1、发力关节的力量。关节的力量,是指掌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的动力。这个排列顺序,也就是潜力从小到大的顺序。
2、投入某部肌体的重量。某部肌体的重量,从轻到重依次是手指,加上掌关节,再加上前臂,再加上上臂,再加上上半身,直到全身的重量。
3、投入琴键的速度。速度,即指端触动琴键的速度。速度与力度成正比。 速度的最慢起点是发出最弱的琴音。过慢,声音回发不出来;速度加快,力度随之增强。
以上三个因素的关系,颇为复杂和微妙。
比如,关节的潜在能力有大小,但潜能大的关节也可奏出弱音,潜能小的也可弹出并非很弱的音。
再如,各部肌体的重量不等,但在速度的制约下,用了较重的肌体部分,也能弹得很弱。反过来也一样。
某一特定力度,比如m?,既可以多用点重量部位,减慢点触键速度获得,也可少用点重量部位,但加快点触键速度弹出。不过,力度虽相似,音色却有重要的差异。伴随钢琴力度变化对比而来的丰富的音色变化,正是从这复杂关系中产生出来的。
从理论上可以说,弹弱的力度,用力量潜能小的关节,少投入些重量,用慢的速度触键。弹强的力度,则用相反的方法。但实际应用中不可简单化处理,而是要利用三个因素种种相互结合、转换的可能性,以适应音色的需要。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假如要弹出最强音,那就非动员全部关节的潜力,投入全身的重量,用尽可能快的速度触键不可。
从技术训练的意义上说,要把每个关节的潜能——有时是动作力,有时是凝聚力——发掘出来。要能随意地调用重量和控制触键速度。有了这些技术能力,才能随心所欲地弹出力度的对比和变化。
一、重视课后的第一次练习
许多学生不重视课后的第一次练习,认为上完课就“万事大吉”,以致于“突击”时才发现老师课上讲的内容已经忘了一大半,找不到感觉,弹不到位。所以,学生在上课之后应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复习上课内容。因为上课时老师必定会对学生的演奏指出一些问题以及建议的演奏方式,所以,在课后第一次练习时首先要认真仔细地浏览一遍乐谱,在浏览的同时回忆上课时老师的讲解,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动手在谱面上做详细的标记,然后再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慢速练,边看谱,边看标记,边动脑,手脑眼并用,反复练习几次,这样有助于及时消化上课内容。
而对于新布置的曲子,在课后的第一次练习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打开乐谱马上弹,首先要回想老师在课上讲到的对曲子的要求和需要掌握的技术难点以及练习方法。急于先动手而不动脑的练琴习惯是不可取的。
二、全面读谱
我们要完成一部钢琴作品,读谱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如果注意认真识谱,在脑海里留下一个正确的初步印象,就可以避免走许多弯路。拿到一首新曲子,首先我们应该通过“读谱”去思考一下乐曲的作者、创作年代、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风格类型,以便于对作品有个整体的印象,这样在练习过程中就不致于偏离风格。其次,要注意谱面上的各种音乐表情术语、力度标记以及速度变化标记等,挖掘隐藏在这些术语之内的音乐形象以及情感定位,这样有利于练习者把握乐曲的情绪及风格,准确地表达作者要塑造的音乐形象,力求达到作者的要求。再次,要仔细读谱面上的细节问题,比如指法、节奏等。许多学生不注意看谱子上的指法标记,对此不屑一顾,随心所欲更改指法,一旦练熟后才发现有些乐句要求较快的速度,有些乐句要求连贯,而现用的指法完成起来又十分困难,不得不改正过来,这样势必影响练琴的效率。最后,在读谱时,除了上述内容,还要注意的是从作品的调式调性、和声、旋律等方面去仔细研究,挖掘作曲家乐思的丰富内涵,这样才能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尽可能完美地演绎出来。
总之,读谱是练琴中所面临的第一个环节,这个过程完成质量的好坏,将对整个练琴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
显示全部